比较融合基础设施 (CI) 和超融合基础设施 (HCI) 之间的差异,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超融合存储。
基于融合基础设施方法构建的数据中心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各种组件集成到单一的预设计解决方案中。这些系统使用模块化硬件设备,将计算、网络和存储功能整合到一个可管理的系统中。实际数据存储由存储区域网络 (SAN)、网络直连存储 (NAS) 和直连存储 (DAS) 模块处理。
与非融合系统相比,CI 系统确实简化了部署和管理,但却无法充分利用软件虚拟化的优势,因为任何特定设备的存储仍然绑定到底层硬件。
超融合系统将融合推向新层次。超融合基础设施不仅集成硬件组件,还将其抽象化软件定义存储 (SDS) 中,从而可以更高效地在整个虚拟存储区域网络 (vSAN) 中汇集和共享超融合存储资源。这一抽象化可高效释放存储,创建了一个灵活、经济实惠且敏捷的共享存储池。
超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通过被称为管理程序的软件层提供管理访问和资源自动化,管理程序是一个能够将所有数据中心组件的所有可用存储整合到一个超融合平台的单一系统。
由于 HCI 软件不需要专用的 HCI 设备,而且可以在具有高可用性的普通商用硬件上运行,因此 HCI 供应商和 IT 团队都认为超融合存储是一种 经济高效的扩展数据存储资源的方式。
超融合存储是超融合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了解超融合存储如何融入超融合数据中心,我们来看看超融合基础设施的关键组件。
作为超融合存储的关键,SDS 对数据中心组件的底层物理存储进行抽象化和虚拟化,从而消除专用存储阵列的需求,并实现更高效地整体存储资源划分。
在 HCI 环境中,节点是一个包含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独立单元。节点协同工作,创建统一的虚拟化 IT 基础设施。节点协同工作,创建统一的虚拟化 IT 基础设施。
计算组件在超融合平台中运行虚拟机和应用程序。
每个节点的网络组件都使用软件定义网络 (SDN),以实现节点之间的通信并促进 HCI 内部数据传输。
超融合基础设施 (HCI) 在节约成本和提高性能方面具有多种优势,包括:
超融合存储的扩展极其简单,组织可从任意数量的节点开始,并根据工作量需求的变化无缝添加或减少其他节点。
HCI 解决方案通常通过自动快照备份和冗余来提高弹性和数据安全。在发生硬件故障的情况下,HCI 能够快速对超融合存储进行重新分区,以恢复丢失的数据并减少停机时间。
HCI 通过将整个系统控制整合到单个统一的仪表板中,简化了 IT 团队和管理员的数据中心管理。
超融合系统可提供多种节省优势,从使用高可用性的商用硬件到精简运营开支。
超融合存储系统能够充分利用高速存储设备,例如固态硬盘 (SSD),在处理诸如虚拟桌面基础设施 (VDI) 等高度需求的用例时,实现快速且响应迅速的资源分配。
尽管超融合通常是简化 IT 运营以提高效率和可扩展性的有效方法,但在考虑超融合存储时,仍需了解一些缺点:
以下是超融合存储的一些主要用例。
对于希望建立新分支机构的成长型组织,超融合存储提供了更多资源,同时减少了本地部署基础设施的占用空间。
超融合存储使组织更易于备份和存储数据,因此超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成为灾难恢复的不二之选。
IBM Cloud Infrastructure Center 是一款兼容 OpenStack 的软件平台,用于管理 IBM zSystems 和 IBM LinuxONE 上的私有云基础架构。
发现专为企业混合云和 AI 策略设计的服务器、存储器和软件。
查找适合企业的业务需求的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并按需扩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