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topics
资产生命周期管理
资产的定义是指对组织有用或有价值的东西。该术语包括有形资产和非有形资产,例如基础设施和设备、资本(金钱)和人员。资产生命周期是指资产所有者在其使用寿命期间购买、存储、使用和维护资产的端到端过程。
各组织使用多种方法跟踪其资产的运行状况。许多公司使用连接到互联网(物联网/IoT)的传感器提供的数据来实时监控资产性能。作为整体维护策略的一部分,定期进行资产维护可降低维护成本、延长资产寿命并避免意外停机。
探索 IBM Maximo,了解 IoT 数据、分析和 AI 如何帮助简化您的资产运营。
大多数组织实施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分为四个核心阶段。
在第一阶段,项目干系人评估资产的需求、其对组织的预计价值及其预计成本。他们制定资产运营和维护的计划,并仔细考虑与资产收购相关的任何风险。风险可能因资产和组织的类型而异,但通常包括因技术进步而导致资产冗余的可能性、发生故障和/或更换资产的可能性,以及运营资产所需的资源(如燃料和/或零件)的可用性。
估值:仔细评估任何资产对组织的整体价值非常重要。为了做到这一点,决策者需要考虑资产可能的使用寿命及其随着时间推移的预期性能。如今,通过物联网 (IoT) 获得的信息量不断增加,在规划阶段的评估部分,有一项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有价值,那就是为正在考虑的资产创建数字双胞胎。
创建数字双胞胎:数字双胞胎是资产的虚拟表示形式,操作人员可根据模拟结果运行测试和性能预测。有了良好的数字双胞胎,决策者就能知道资产在他们将要面对的条件下可能会有多好的表现。根据 Mind Commerce 最近的一份报告 (2),数字双胞胎技术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企业的必选之项,凭借其先进的资产监控能力,成为“互联物联网时代”的企业基础。
下一阶段是资产的购买、运输和安装。在这一阶段需要考虑的最关键问题之一是,新资产在大型组织的整体生态系统中将如何运作。一项资产投入运营后,如何与其他资产整合?它将如何适应组织现有的库存管理计划?其数据将如何共享?作为优化资产并使其保持最佳性能整体计划的一部分,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得到解答。
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应始终是通过监控问题和执行预防性维护,最大限度地提高新有形资产或数字资产的性能。企业资产管理系统 (EAM) 已迅速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首选且最有效的方式。
企业资产管理 (EAM)
EAM 是一种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它将软件、系统和服务结合起来,以延长资产寿命并提高生产率。计算机化管理系统 (CMMS) 是 EAM 的典型组件,可实时监控资产并在必要时帮助提出维护建议。性能最佳的 EAM 系统不仅可以监控资产的性能,还可以维护其活动的历史记录,包括关键信息,例如购买时间以及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维护成本是多少。
计算机化维护管理系统 (CMMS)
计算机化维护管理系统 (CMMS) 是一种资产管理软件,可维护组织维护操作的数据库,并有助于延长资产使用寿命。许多行业依赖 CMMS 作为 EAM 及其整体维护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些行业包括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发电、建筑和运输。
资产跟踪
技术进步使得资产跟踪以及资产性能和位置的实时测量成为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跟踪系统的类型包括射频识别标签 (RFID)、QR 码、WiFi 和全球定位卫星 (GPS)。
射频识别标签 (RFID):RFID 标签是贴在资产上的小型标签,利用射频信号和蓝牙技术广播有关资产的各种信息。它们可以传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资产的精确室内位置和大量其他重要数据。
Wi-Fi 跟踪系统:Wi-Fi 跟踪系统使用贴在资产上的标签,通过本地 Wi-Fi 网络广播信息。与 RFID 一样,Wi-Fi 跟踪只有在资产位于室内且在 Wi-Fi 网络覆盖范围内时才有效。
QR 码:QR 码是其前身通用条形码的重大升级。与条形码一样,它们可以快速、轻松地提供有关资产的大量信息,但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它们是二维的,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常见设备从任何角度读取。
全球定位卫星 (GPS):许多企业使用全球定位卫星来监控运输中的资产位置。资产上放置了一个跟踪器,然后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 网络进行通信。通过将信号传输到卫星,跟踪器使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查看资产在全球任何地方的位置。
为了正确处理资产随时间的折旧,决策者必须考虑其最终处置和更换的策略。有价值的资产可能很复杂,而且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因此,在资产寿命即将结束时,必须考虑其产生的整体投资回报。决策者在决定是否让资产退役时,需要考虑资产的正常运行时间、预计使用寿命、运行所需的燃料和/或备件的转移成本,当然还有资产为组织执行任务的整体价值。
有效的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对其最有价值资产的投资收益率 (ROI)。以下是部署有效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策略的组织预期可以获得的一些好处。
通过传感器 (IoT) 从资产收集的信息,操作人员现在可以实时衡量资产性能。利用这些信息,他们可以在资产发生故障之前对其进行修复,在需要时更换关键部件,并在组织最适合的时候安排维护。这种称为预防性维护的方法在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策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以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并优化其性能。
当组织通过定期维护而不是被动等待故障发生,积极主动地监视和提高资产性能,就能减少代价高昂的维修费用和停机时间。通过预测必要的维修并积极主动地进行这些维修,组织可以在适合的时候安排维护,而不是在出现意外的设备故障之后。
根据 IDC 最近的一项调查 (1),提高运营效率是许多组织 2022 年的首要任务 (51%)。为了实现这一点,许多企业正在投资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策略,使用物联网功能和人工智能来执行预防性维护。操作人员无需等到月末或季度末才能查看性能数据,而是可以实时获取数据,并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更改。
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技术进步正在推动重大变革并增强组织的日常能力。以下是目前正在现场部署的前沿技术的一些用例。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不断发展并变得越来越先进,它们在整个资产生命周期中承担着更复杂的任务,包括:
AR 和 VR 技术通过执行各种任务来帮助组织进行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包括:
机器人和无人机正越来越多地用于执行以前由维修人员执行的各种任务,使他们能够重新将技能集中在为组织提供更高价值的工作上。这些任务包括:
Beauvais, Juliana,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1.0” IDC MaturityScape, March 30th, 2022, 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US48512122&pageType=PRINTFRIENDLY(ibm.com 外部链接)
Stallard, Bob, “Worldwide Asset Life-Cycle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Forecast, 2022–2026” IDC Market Forecast, July 27th, 2022, https://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US49423422&pageType=PRINTFRIENDLY(ibm.com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