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流管理 (VSM) 是一种规划、调整和持续改进在产品与服务端到端交付过程中所创造价值的业务实践。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价值流效率、缩短上市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并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
价值流是企业为将想法转化为具体的、可衡量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对于企业而言,价值流代表接收客户订单、根据客户规格开发产品或解决方案以及交付成品的过程。
尽管价值流的概念并不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所独有的,但它适用于该背景。“价值”可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产品、服务或两者的组合。了解企业提供的价值类型可以帮助组织更轻松地识别价值流。
价值流管理使用跨职能团队消除运营孤岛,为利益相关者提供跨业务职能的可见性和输入,帮助他们识别瓶颈和低效的工作流。
它提供清晰数据指标(流动时间、吞吐量、流动负载、流动效率及流动分布)分析企业级工作流。基于业务功能的数据全景,企业能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提升价值交付与业务成果。
价值流管理使企业能获取各业务职能价值产出的实时数据。这种可视化水平促进了跨团队和工作流的协作与优化文化。VSM 的总体目标是交付更优质的产品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并推动收入增长。
价值流管理的优点包括:
价值流管理提供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的端到端可视化。使企业洞察价值在团队间或流程间的流转路径。有助于识别流程中潜藏的障碍、风险或低效环节,助力开发团队最大化客户价值。这些知识还能帮助业务领导者定位并解决组织价值流中的中断或瓶颈问题。
价值流管理提升全价值流运营效率。助力企业以最短时间向客户交付价值(无论产品还是服务形式)。通过明确指标,企业可逐步消除低效环节,将时间投入新产品与创新举措的研发。
通过结构化方法来衡量和改进价值流,组织可以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从而实现更快、更高效的交付。价值流管理有助于减少周转时间,或从创意产生到产品交付所需的时间。加快交付过程还可以减少客户等待更新或修复错误的时间,从而提高整体客户满意度。
有效的价值流管理使企业能够从客户视角审视价值流。这种视角对消除浪费、优化开发流程以实现价值最大化至关重要。通过运营优化,企业可以交付更稳定、更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
价值流图通过绘制产品创建与交付过程中信息、物料等资源流动路径实现流程可视化。价值流图虽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但在软件开发等众多领域同样适用。价值流图能清晰展示产品或服务交付所需的活动序列。
价值流图可视化呈现关键信息,例如:
创建价值图的过程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步骤:
明确定义将在价值流图中概述的具体产品和流程。此步骤使映射工作更加清晰并突出重点。
确定价值流图的范围,通常涵盖创造和交付价值的整个过程。这包括供应商、内部流程和客户交付。
这还涉及获取客户需求和有关每个供应商以及为价值流提供基本服务或原材料的供应链的相关信息。如果供应商众多,则根据材料类型或地理位置对他们进行分组可以提高图的绘制效率。
概述成功接受订单、创建最终产品并将其交付给客户所需的重要运营阶段和步骤。此步骤的重点是记录高级步骤,而不是单个任务。它是价值流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将组织流程中的价值流予以可视化。
记录价值流中每个点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流。这包括沟通渠道、决策流程和协作机制。
信息流概述了关键利益相关者在价值流的每个阶段的交互结构。它描绘了信息和沟通如何在价值流中各个点的业务领导、员工、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流动。
收集有关生产过程的相关数据,以提供对价值流的详细理解。这可能包括流速、流负荷、流时间、流效率和其他有助于识别瓶颈和低效问题的指标。
建立一条时间表,直观呈现整个流程时间和周转时间(特别关注任何可能导致延迟的依赖关系),以便进行效率分析并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
价值流图中的时间线可以说明增值周期时间和非增值周期时间之间的差异,从而识别那些无助于价值创造的浪费流程。它可以提供对价值流每个步骤所用总时间的洞察分析,并帮助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
流量指标用于发现效率低下、瓶颈、需要优化的领域以及整体价值流。这些指标使团队能够衡量开发过程中各步骤价值流的当前状态,帮助团队提高产量并提升客户价值和客户体验。
流速:VSM 中的流速也称为吞吐量,衡量的是价值流中特定时期内完成的工作量。
流程负载:流程负载衡量价值流中正在进行的工作的数量。流负载有助于确定如何使用价值流,以及是否需要配置或取消配置资源才能有效工作。
流动时间:流动时间衡量从产品/项目启动到交付产生价值所需时长。它是分析工作流效率的重要指标。
流程效率:流程效率衡量的是活跃时间(一个单元积极开展工作的时间)与团队不积极开展工作、等待其他工作完成的时间。长时间等待交接和低效率可能是浪费人员时间以及出现瓶颈从而减慢生产速度的迹象。
周转时间:周转时间是指从构思到产品交付所需的时间,或从确定所需的变更或更新到实施变更所需的时间。较长的周转时间会拖慢生产进程,并导致更新系统或启用新功能时效率低下。
平均修复时间 (MTTR):MTTR 是指系统故障或服务中断后的恢复用时。降低 MTTR 并提升系统响应能力有助于改善客户体验、减少安全风险。
变更失败率 (CFR):CFR 衡量更新导致错误或服务中断的频率。了解这个速率有助于团队评估开发过程。如果 CFR 率较高,团队可能需要在向客户交付代码或更新之前实施更稳健的测试,以减少错误数量。
部署频率:与 CFR 相反,部署频率衡量的是成功更新和新代码交付的比率和速度。
评估价值流管理成效需要从基于目标的评估转向基于价值的评估。以下方法可以监控并衡量价值流管理成效:
使用指标(如活跃用户、续订率或每月经常性收入)来衡量价值流为组织带来的收益。根据产生的价值类型选择指标。
超越交付并监控部署后的客户结果。评估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和用户行为等因素,以了解价值流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计算客户价值交付所需的直接与共享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许可费及基础设施费用)。理解整体价值流成本有助于评估效率并确定优化方向。
促进产品经理、开发团队领导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以确定监控价值流管理成功所需的关键绩效指标 (KPI)。结合不同的视角有助于确保采用全面的衡量方法。
识别并消除价值流中的瓶颈,以提高整体效率。这些瓶颈可能源于团队过渡、低效的审批流程或是阻碍价值流的积压工作。实施自动化和高级分析,以有效消除瓶颈并优化价值流管理。
价值流分为两类:运营价值流与开发价值流。运营价值流涵盖向客户交付产品所需的人员、工作流、系统与工具。开发价值流涉及产品服务交付前所需的团队与资源。
现代软件开发方法,例如 DevOps 开发运维,在结合价值流的同时,实现了许多相同的价值流管理原则。DevOps 开发运维将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与 IT 运营相结合,并使用自动化来持续测试、部署和优化软件交付。DevOps 开发运维依赖跨职能团队在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提供输入。
敏捷方法将较大的项目分解为较小的阶段或冲刺。敏捷开发优先考虑协作、持续改进和用户反馈,以在整个软件开发周期中进行改进。
价值流管理可以与这两种方法协同工作,但通过合并项目管理团队、营销团队和客户服务团队等其他团队,可以进一步扩展这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