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基于SOA开放架构和国际标准的大型智慧医院信息集成平台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基于IBM SOA 开放架构和国际标准的大型智慧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为业务快速开展提供信息化支撑。达到业务运行稳定,信息化部门实现可视化管理。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
- 传统医院“蜘蛛网“集成模式存在弊端
- 智慧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医院运营管理全面信息化
患者全息视图支撑医院精细化管理
- 为业务快速开展提供信息化支撑
- 业务运行稳定,信息化部门实现可视化管理
- 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
传统医院“蜘蛛网“集成模式存在弊端
我国医院信息化起步较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业务系统都针对初始单个业务模块的需求陆续建设了很多“烟囱工程“,在后期又基于临床与医院管理等现实目的进行了系统之间的互联。但临时建立的系统集成就如同“蜘蛛网”,接口错综复杂,信息交换规范不统一,数据交换不畅通,系统间存在信息孤岛、版本更新影响范围广、成本大、危险性高。从长远发展来讲,系统间接口管理混乱及难以复用,医院被“蜘蛛网”所绑架,会带来高昂的维护成本问题。基于这样的情况,医院需要引入统一的信息平台技术来取代传统的集成模式,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和共享,让数据“活”起来,达到通过数据利用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提高诊疗效率和患者的就医体验。
北大国际医院是新建的一家非盈利性综合新建医院,医院信息化整体要求非常高,希望在医院信息化开院的时候,达到目前国际医疗信息化建设最高等级HIMSS7级,按这个标准全院信息化系统要具有技术先进性,业务专业性,能够满足医院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医院的业务系统非常复杂,医院的信息化开院涉及到五大业务领域,七十三个系统,二百一十四个模块,这些系统和模块必须要在上线前全部交付,同时解决新上线的各系统间存在异构数据、数据标准不统一、内容不完整、记录不连续等问题, 并且交付之前要通过所有场景的系统集成联动, 院级集成平台要求高,也对集成实施能力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考验。
北大医信以总集成商的模式助力北大国际医院信息化建设,北大国际医院信息化的规划遵循了规划在先、分布实施、落地生根的原则。包含医疗、运营、集成平台,基础架构,区域医疗卫生五大领域,初期规划了40个系统、180个子系统。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建设和提高,到开院的时候新规划为73个系统,214个子系统,覆盖了医院的全部临床业务和医院的物流、财务等各个运营业务。
患者全息视图支撑医院精细化管理
北大国际医院系统在开业前整体平移完成,5大领域,214个系统一次点火上线成功,保证了开院时所有系统运行正常、业务操作顺利完成。同时,医院信息平台解决了北大国际医院各系统间存在异构、数据标准不统一、内容不完整、记录不连续等问题。据了解北大国际医院诊量在逐年倍增,此信息平台解决方案为医院的业务快速开展做了很好的信息化支撑。目前业务运行稳定,信息化部门实现可视化管理,在整个运营的过程中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截止目前为止,北大国际医院信息平台的每日交互数据量达到12万条/日;每日WS交互数据量达到14万条/日。
在建设信息集成平台项目时,通过投入70%的精力在业务的梳理、业务流程的梳理形成了二十几个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形成了标准的数据字典。对业务模型高度的抽象化、概念化,形成了数据模型并建设了CDR临床数据中心。CDR整合了病人全部的医疗信息,提供了丰富的就诊视图, 为临床决策支持、临床科研应用提供基础。
全面建设智慧医院信息化支撑体系
为医院实现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全面集成与共享,提升全院医疗信息化水平,规范医疗行为,众多医院拟建设医院信息平台系统。通过信息平台解决方案,实现医疗业务、管理流程的全程数字化,优化临床业务流程,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业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杜绝医疗事故,增进患者满意度和归属感,不断改进与完善绩效考核模型,提高医院数字化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综合竞争实力,为医院提供一个具备先进的、实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医院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第九家附属医院,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医教研一体化的非营利性大学医院,位于中关村国际生命医疗园,由北大方正集团投资兴建。以“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为使命,将建设成为新型的绿色医院、数字化医院和人性化医院。总投资逾42亿元,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床位数1800张,亚洲最大的单体医疗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