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資料收集服務」的磁碟用量

「資料收集服務」耗用的磁碟資源數量,視您使用的設定值而定,可能會有顯著的不同。

為了清楚說明,假設「資料收集服務」每天執行,且在午夜時分循環一次,所以每一個 *MGTCOL 物件都包含 1 日份收集的資料。接下來,使用「資料收集服務」的預設內容,建立 1 日份資料收集的基本大小。使用標準增益通訊協定設定檔和 15 分鐘的間隔值,可以在一個 *MGTCOL 物件內收集 500 MB 的資料。每天依預設內容來收集的實際大小,視系統大小和使用情形,可能顯著不同。500 MB 的例子可能代表一個用量極大的高階系統。

間隔率 每次收集的間隔數 乘數 MB 大小
15 分鐘 96 1 500

1 日份的資料大小與每個收集期間所收集的間隔數呈正比例的關係。例如,將 15 分鐘的間隔率改為 5 分鐘,間隔數將增加為 3 倍,也會以相同的倍數增加大小。

間隔率 每次收集的間隔數 乘數 MB 大小
15 分鐘 96 1 500
5 分鐘 288 3 1500

接續本範例,下表顯示「資料收集服務」在每一個間隔率上,每天產生的一個 *MGTCOL 物件的大小,同時假設使用預設的標準增益通訊協定設定檔。

間隔率 每次收集的間隔數 乘數 MB 大小
15 分鐘 96 1 500
5 分鐘 288 3 1500
1 分鐘 1440 15 7500
30 秒 2880 30 15000
15 秒 5760 60 30000

此範例中,*MGTCOL 物件的大小從 500 MB 至 30 GB,視收集率而定。透過實際觀察建立的 *MGTCOL 物件的大小,您可以預測特定系統在 1 日份資料收集間隔內的磁碟用量, 請使用 15 分鐘的預設資料收集間隔,並且以標準增益通訊協定設定檔作為基礎, 再利用上表的乘數,即可判斷其他資料收集間隔的磁碟用量。 例如,在觀察 *MGTCOL 物件大小後,若結果顯示在 15 分鐘間隔之下 1 日份收集的物件大小為 50 MB, 則可預期在 15 秒的間隔之下收集資料,「資料收集服務」將產生 3 GB 大小的 *MGTCOL 物件。

註: 請小心使用 15 秒如此頻繁的資料收集間隔。資料收集間隔太頻繁會降低系統效能。

保留期

在「資料收集服務」耗用的磁碟資源數量上,保留期亦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預設的保留期為 1 天。但實際上,*MGTCOL 物件從建立當天起算,依預設要到第 3 天收集時才會刪除。因此,在第 3 天收集時,就已有 2 日份先前收集的資料,另外還有當天在系統上收集的資料。 根據上表,經過第 3 天之後,以 15 分鐘間隔而言,系統上應該有 1 GB 至 1.5 GB 的磁碟用量, 再以 15 秒間隔而言,則應該有 60 GB 至 90 GB 的磁碟用量。

根據保留期值來計算磁碟用量的公式如下:

(以日為單位的保留期 + 2.5)* 1 日份收集的大小 = 磁碟用量總計
註: 2.5 表示前 2 日收集的資料,再加上當日的平均值(2 日 + 1/2 日)。

根據以上的表格和公式,以 2 週的保留期而言,15 分鐘的間隔在範例系統上預期應該有 8.25 GB 的磁碟用量, 若為 15 秒的間隔,則應該有 495 GB。

請務必瞭解「資料收集服務」的磁碟用量,必須知道特定系統可接受的資料收集間隔和保留間隔。如此才可確保磁碟用量不會引起系統問題。請注意,系統監視器或工作監視器,可能在一個監視器的圖形資料上,置換某個種類的資料收集間隔。 系統管理者必須確定監視器不會在間隔內隨意收集資料,而造成過多的資料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