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son

產業垂直深度發展專屬AI,服務更有感

分享文章:

美國數位行銷公司Hupspot一項針對1400人的調查發現,63%認為自己尚未使用人工智慧,但實際上已經用了。無感接軌或許是件好事,但它也顯出新一次工業革命不知不覺來襲,台灣產業應該完整且同步思考「先知先覺」搶佔這股全球性變動。

跟自己有關,就會希望AI更聰明 ─ 你我要的是「準確」與「實用」

正如使用者在與人工智慧的大多數互動中不會看到它,可能認為自己是與理財顧問、律師或醫生對話,因此無論服務者或被服務者都希望人工智慧的「專業」要令人有感,既準確又實用(否則使用傳統人力與方法即可),反倒不太在乎它比人聰明,尤其是在人力無法所及之處,更需要它。例如:複雜精密計算下建議投資方案、海量醫學文獻中找出病理關聯,因此IBM不斷強調人工智慧是「擴增」企業與人類的能力,而不是與人類競爭的關係。

因此針對產業應用的人工智慧,必須專注於提供者(商業)與購買者(消費)的角度運作,以企業對於該二者的「資料」為中心,專精於各個產業的應用,這樣的模式我們稱為深度的「垂直發展」,與大部份媒體樂於報導或消費者較能直接接觸的語音助理、聊天機器人、影像與臉部辨識功能、無人車、智慧家庭…等不同;是以產業、企業為中心,提供「準確」與「實用」的人工智慧服務,來「擴增」企業能力。

AI不是吸星大法拿走武功,應該是讓企業能獨門修練與內化

為何專精於各產業的應用?其因有二,第一,我們不會期待醫療知識是來自於房產專家,企業本身的Know-How、經驗、與顧客之間的互動才真正具有產業與專業價值。第二、基於前述的「準確」與「實用」,能讓企業獨門修練與內化的人工智慧才能為企業建立獨特價值與競爭力,而其必須備這樣的特色:

  1. 保有企業專有的智慧與知識資產,不需成為他人練功的養分
  2. 能支持並延伸至合作夥伴與生態系,串連整合效益
  3. 具有優勢的情感、情緒、人格的理解分析能力,了解客戶核心
  4. 卓越的語言與圖像訓練能力,活化資料成為價值

台灣企業如何導入AI?三要訣:目的、訓練、專業參與

當今已有許多企業透過AI「擴增」、「訓練」自家技術與Know-How,讓Watson認知運算、深度分析、物聯網、人機互動界面、機器學習、自然語言分析…等被應用於各領域,並實際帶來改變,例如:

  • 早先被報導的美國大型民間稅務公司H&R Block訓練它成為稅務專家,來支援7萬名稅務人員服務高達1,100萬位報稅客戶;
  • CRM大廠Salesforce引進其來提高其企業客戶的銷售能力。
  • 美國企業聯盟就採用它分析醫療保險資料,再進行團購議價,藉由降低藥品購買成本,來降低保險費用支出;
  • 紐約照護中心CNYCC也透過其健康雲(Watson Health)的認知人口健康平臺(PHM),分析醫療數據,減少非必要急診回診的次數,降低不必要的醫療支出。
  • 製藥大廠輝瑞透過它協助癌症藥物之研發;
  • BMW以智慧工廠的數據分析降低80%的零件報廢率;HONDA也找出電動車使用行為,來延長電池耐用度與壽命;
  • 日前(2017年7月)臺北醫學大學率先導入IBM Watson for Oncology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即日起北醫體系的臺北癌症中心、北醫附醫、萬芳及雙和等醫院的腫瘤科醫師都將開始採用這項新型態的醫療模式。

而把三要訣延伸一下,就是企業將AI「內化」並使之「有感」的方法,首先重新思考商業模式、營運、流程、製造的改善,再來匯集訓練專屬AI的內容庫,其三,讓新舊經驗與專業的高度參與。最後,國際知名調研機構Gartner預測,2018年時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大型企業將來到62%,IBM內部也預估今年底Watson的全球使用人口將達到10億人,「它」正在企業與生活中發生,我們更當先知先覺的體驗並參與這場改變。

Manager of Watson Platform, Collaboration & Talent Solution

More Watson stories
2023-03-19

全通路時代四大數位基礎打造超個人化體驗

作者:Angie Lee 李怡靜 / Min Chi Wu 吳敏綺   全通路時代的來臨與挑戰 消費 […]

繼續閱讀

2023-02-28

從ChatGPT爆紅 談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工智能

文章作者:陳宇翔,IBM 傑出工程師、IBM 大中華區金融業首席架構師 最近AI業界最大的新聞無疑是ChatG […]

繼續閱讀

2022-08-04

IBM 純網路保險四部曲:(四)純網路保險-一箭雙鵰

鯰魚效應發酵 作者:IBM Consulting 混合雲服務解決方案顧問經理 王志明 政府按照純網路銀行開放模 […]

繼續閱讀